供稿:杨柳 审核:段巧红
4月12日,应段巧红院长邀请,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李常保研究员,受邀到太阳成集团tyc539作题为“连栋智能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专用品种的进口替代”的学术报告,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。报告由段巧红院长主持,10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报告会。会前,段巧红院长代表全体师生对李常保研究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李常保研究员的学术背景、研究方向和取得的科研成果。
李常保,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,三级研究员,博士后导师,北京市百千万人才,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,北京市人社局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,北京蔬菜学会理事,中国园艺学会番茄分会副理事长,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人民陪审员,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,北京市评标专家。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从事番茄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,带领团队建立完善了番茄抗病虫分子育种技术体系,开创了中国番茄基因编辑科研与应用相结合的先河。目前搜集创制番茄种质1000多份,培育番茄杂交品种40多个,获得国家新品种登记28个,注册番茄商标3个,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项,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项,基因登记139个。承担国家自然基金、科技部重点等项目20项。在《Nature》、《Plant Cell》、《PLoS Genetics》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,SCI收录25篇,影响因子合计130以上。
会上,李常保研究员提到自己本硕博均毕业于太阳集团tyc539,这为他的研究道路奠定了基础,并与大家分享了番茄育种的一些个人观点,其中提到育种没有十全十美的,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品种的优点。还为大家介绍了我国番茄的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,要从种质资源入手,贯彻“品质优先,产量并重,抗性兼顾”等原则,培育出“好种、好卖、好吃”的品种,实现服务三农的目标。随着我国对番茄种业的逐渐重视,李常保研究员带领团队,开展北京专项“连栋智能温室专用番茄新品种培育与示范应用”,通过科企联合携手攻关,种源自主可控,品种进口替代等解决途径,促使番茄种业飞速发展。最后李常保研究员提到种子是农业发展的核心载体,将继续培育更多番茄专用品种,优质优价发展番茄全产业链。报告结束,与会师生进行了积极的提问与交流,李常保研究员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、细致的讲解,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。
本次报告会为我们师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,师生受益匪浅,不仅使师生们开拓了学术视野,同时激发了师生的科研热情,对今后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力支撑。